爱朵道家思想网

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逃避现实锐意逍遥庄子其人其志

0

一般认为,道家创始于老子,盛于庄子,所以后世多老庄并称。而我认为老子创立了道概念,庄子沿用之,但老子与庄子的思想核心并不相同。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蒙,现无考。有人说蒙即今河南商丘,亦有说山东曹县,无定论。漆园吏,一种解释是漆园这个地方的小吏,另一种解释是看管漆园的小吏,也无定说。庄子的生卒年代难以确知,大约与孟子同时或稍后。学术界的一般意见,认为他大致生活于战国中期。

庄子是一位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的知识分子,属于士阶层。他生活的年代,儒家、墨家、老子的思想都已经广泛传播。据《史记》记载,“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于老子之言。故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大概是说,庄子抑儒扬老,以老子的后学自居。

庄子的生活大概极端贫困,有时靠打草鞋维持生计。他曾经向监河侯借过粮食,结果监河侯却说,要等到收租后才能将粮食借给他。庄子并不示弱,给监河侯讲了一个故事。他告诉监河侯说:“我刚才来的时候,看到车辙里有一条鱼,向我借一碗水救命。我对那条鱼说:‘我正好要去吴越,等我到了就说服那里的君王引江水来救你。’而那鱼却说:‘那你就到鱼干市场找我吧’。

庄子虽然生活贫困,但却安贫乐道,淡泊名利。有一次,庄子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去见魏王,魏王见状,说庄子疲困。而庄子却反驳说,我这是穷,可不是困顿。庄子只追求内心逍遥,不屑于为政作官。楚威王听说庄子贤能,就派使者带着厚礼拜见庄子,准备让他做楚国的国相。庄子却笑着说:“你们带来的千金是很厚的礼,相国也是很尊贵的职位。但是你见过祭祀的牛吗?被精心喂养了几年之后,披上绣着文采的绸缎,被送到太庙祭祀。这个时候,它即使想做一头孤独的小猪,还能办到吗?做官的结局不正好与这牛一样。你们赶过走吧,我宁愿在污浊的水沟里自娱自乐,也不愿意被国君束缚。”

还有一次,庄子在濮水边上钓鱼,楚王派了两个大夫找到他。告诉庄子楚王想要重用他。庄子拿了钓鱼竿转身就走,一边走一边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丝绸包裹着供奉它。如果神龟可以选择,它是愿意死了被人供奉,还是愿意活着在泥溏里爬呢?”大夫说:“当然是后者了。”庄子于是说:“那你们可以回去了,我也愿意继续在泥溏里爬。”

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多是关心,怀抱治乱救世的理想,试图要将当时战乱的世界改造成一个有秩序的安定的世界。而庄子却一心远离,逃避当政做官。他只想着逍遥地度过自己短暂的一生,在混乱的世界里保存自我,安享大自然赋予他的寿命。

庄子对社会现实深感不满,不时进行尖锐地批判和嘲讽,但却无力改变它。便摆起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他没有心思寻找现实的出路,一味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他逃避了现实,将自己封闭在自己幻想的精神世界里。他说:“以天下之沉浊,不可与庄语。”《易经》里说: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汉书·艺文志》说《庄子》五十二篇。流传至今的《庄子》一书,共三十三篇,分为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七篇是庄子本人的作品,外外篇与杂篇是庄子所著。任继愈先生则认为,内七篇绝不是庄子的思想,而是“后期庄学”的思想。支持这一论点的一个证据在于,司马迁在《史记》中所列举的几篇庄周代表作,都属于外篇,而不属于内篇。这似乎意味着司马迁所见到的《庄子》还没有内篇的内容。

庄子学宗老子,大概在当时也是一位隐士。朱熹也说:“庄子当时也无人宗之,他只在僻处自说。”先秦诸子中,只有荀子提到过庄周。可能,他的学说在先秦时代并没有引起特别的重视,也没有获得广泛传播的机会。

标签: 人无欲则刚 心至静则强道家对当今的现实意义道教破解邪气侵体的口诀道家真经南怀瑾名言名句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