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澄( 1249—1333),字幼清,号草庐,抚州崇仁(今江西省崇仁县)人,是宋末元初的一位易学家和理学家。其易学著作主要有《易纂言》和《易纂言外翼》。《宋元学案·草庐学案》认为:“草庐(吴澄)出于双峰,固朱学也。”从学派的传承角度看,确实如此。但事实上,吴澄和朱熹在思想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如吴澄以阴阳卦对来解说《周易》经分上下之义,便发展和超出了朱熹的易学思想,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一 现存《周易》的《易经》部分,六十四卦分成上、下两篇。为什么《易经》六十四卦要分成上、下两篇,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易纬·乾凿度》言:“故上篇三十,所以象阳也,不纯而偶,故下篇二十四,所以法阴也。”晋韩康伯认为,《周易》上经主要讲天道,下经主要讲人事,因而分成上、下两部分。宋代朱熹认为,这只是因为当时用竹简书写《易经》“以其简帙重大而分”(《易纂言外翼·卦统》),没有什么特别意义。吴澄则认为:“六十四卦,分属上、下两篇,盖有意义。”(同上)通过对《周易》经分上、下的解释,吴澄阐述了其阴阳卦对的思想。 吴澄认为,《周易》六十四卦,可分成两大类,即经卦和纬卦。所谓经卦,是指“八卦(八单卦)正体、对体自重者”(同上)。正体自重是指八单卦各自自身上下相叠所构成重卦的方法。正体自重所形成的经卦有八:乾、坤、习坎、离、震、艮、巽、兑。对体自重是指八单卦中阴阳相对待之卦上下相叠所构成重卦的方法。据《说卦传》,八单卦中,乾与坤阴阳相对,依此还有坎与离对,震与巽对,艮与兑对。对体自重所形成的经卦也有八卦。如《乾》与《坤》阴阳对待,交互上下叠起,则构成经卦《否》和《泰》。同理,对体自重所形成的经卦还有咸、恒、损、益、既济、未济。这样,上下篇中,经卦共十六卦。吴澄所谓的纬卦,是指“八卦各体错杂相重者”(同上),即八单卦不以阴阳对待或自身上下相叠来构成重卦,而是各单卦随机错杂相重所构成的重卦。在上下篇中,纬卦共四十八卦。 经卦与纬卦的关系,吴澄认为是:经卦为阳,纬卦为阴,经卦与纬卦阴阳对待,经卦统领纬卦。吴澄非常重视阴阳这对范畴,他认为《周易》就是用来道阴阳之事的。他引《礼记》说:“昔者圣人达阴阳天地之情,立以为易。”(《易纂言卷首》)在卦画的起源上,吴澄持观阴阳之象而立卦说,他说:“易者,阴阳相变易也。上古包羲氏见天地万物之性情、形体一阴一阳而已,于是作一奇画以象阳,作一耦画以象阴,见一阴一阳之互相易也,故自一奇一耦相易而为四象、八卦,极为六十四卦。”(同上)既然卦画是模拟天地万物的阴阳性情、形体而成,那么,卦画之间肯定也存在着阴阳的对待。其中,经卦山八单卦正体、对体自重所形成,代表的是天地万物间最根本的阴阳对立关系,是天地万物间各种关系形成的基础。而纬卦当然也代表天地万物间的各种关系,但纬卦是由八单卦各体错杂相重所构成的,八单卦之间在构成重卦时,不直接阴阳对立,代表的是天地万物间一种间接的、作用力较弱的关系。相对于那种阴阳直接作用的关系而言,这种间接的、作用力较弱的关系无疑是处于从属地位的。吴澄从这个角度来说明经卦为阳,纬卦为阴,经卦统领纬卦。他在释《序卦传》“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时说:“此言乾、坤之所以为上经之首,天地谓乾、坤两卦。”又释咸卦之所以为下经之首的理由说:“夫妇谓咸卦,……有夫妇,则其所生为父子,由家而国,虽非父子,而君尊臣卑如父子也。由国而天下,虽非君臣而上贵下贱之分如君臣也。”(《易纂言》卷十一)即认乾、坤、咸、恒等经卦所代表的阴阳对待关系是各种关系形成的基础。依据此理,在《周易》六十四卦中,经卦统纬卦,经卦为阳,纬卦为阴。 从方角度看,吴澄是从《周易》六十四卦的卦序排列中,总结出经卦统领纬卦的。他说:“(周易六十四卦)有经卦焉,有纬卦焉,……上篇始于乾、坤之纯,统八卦;次以乾、坤之合,统十六卦;而终之以坎、离之纯。下篇始于震、艮、巽、兑之合,统十六卦,次以震、艮、巽、兑之纯,统八卦,而终之以坎、离之合。”(《易纂言外翼·卦统》)以图式表示如下: 经卦类型 经卦名称 统纬卦数 所统纬卦 父母之纯 乾、坤 统纬卦八 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 父母之合 泰、否 统纬卦十六 同人、大有、谦、豫、随、盅、临、观 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 中男中女之纯 坎、离 终上篇 少男少女长男长女之合 咸、恒 统纬卦八 遁、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 少男少女长男长女之合 损、益 统纬卦八 夬、姤、萃、升、困、井、革、鼎 长男少男之纯 震、艮 统纬卦四 渐、归妹、丰、旅 长女少女之纯 巽、兑 统纬卦四 涣、节、中孚、小过 中男中女之合 既济、未济 终下篇 在上面那个图式中,卦序变化中的数的规律,显示出经卦统纬卦。这个数的规律,概括起来说,就是“经卦纯体统卦八而合体所统倍之”(同上),具体说来,上篇首乾、坤二纯体之经卦,统八纬卦,然后是单卦乾、坤之合体的泰、否两经卦,统纬卦十六。下篇震、艮、巽、兑四纯体之经卦,作为一个整体,分统八纬卦,而四单卦之合体,即咸、恒、损、益,则分统纬卦十六。坎、离之纯体、合体,不依此理,将之置于上下篇之终,作为结束。吴澄说:“阴不可先倡,但可后随”(《易纂言》卷一)。在卦序中,经卦按“纯体统八而合体倍之”的原则统领纬卦,经卦在先,纬卦在后,因此,经卦为阳,纬卦为阴,经、纬卦之间有阴阳对待之意。在《周易》上下篇中,经、纬卦之间形成一阴阳对立的整体。 不仅经、纬卦之间有阴阳对待,经卦与经卦之间,纬卦与纬卦之间也存在阴阳对待。吴澄以这种卦与卦之间的阴阳对待来进一步说明《周易》经分上下之义。 在《周易》的十六经卦中,乾、坤两卦为父母卦,为阳,故居上篇,震、艮、兑为子女卦,为阴,故居下篇。父母卦与子女卦阴阳对待。至于坎、离之纯体、合体所构成的经卦,该怎么看待其在上下经中的位置呢?吴澄说:“坎、离者,乾、坤二卦之用,震、艮、巽、兑四卦之管辖也。故以为一篇之终。”(《易纂言外翼·卦统》)坎、离既是乾,坤两卦之用,又属震、艮、巽、兑四卦管辖,它能够起到沟通上下经的作用,因此,将之置于上下两篇之终。 纬卦在经卦的统领之上,分属在《周易》上下经中,其分布也遵循卦的阴阳对待的原理。上经之中的纬卦一般为阳卦,为长贞卦;下经之中的纬卦一般为阴卦,为少贞卦。如图所示: 纬卦之类别 经上 经下 分属原则 少长相合为不反易之卦四 颐、大过 中孚、小过 长贞居上,少贞居下 长少相合为反易之卦四 随、蛊 渐、归妹 长贞居上,少贞居下 二阳四阴,二阴四阳,反易之卦四 临、观 遁、大壮 二阳居上,二阴居下 一阳五阴,一阴五阳,反易者四卦 剥、复 夬、姤 一阳居上,一阴居下 中男合乾父,中女合坤母,反易者各二卦 需、讼 晋、明夷 男合父居上,女合母居下 长少二男合乾父,少长二女合坤母,反易者各二卦 无妄、大畜 萃、升 男合父居上,女合母居下 长少二男合中女,少长二女合中女,反易者各二卦 屯、蒙 革、鼎 男居上,女居下 上篇反对,中男合坤母,中女合乾父,反易者各二卦 师、比 大有、同人 三男三女从父母之卦,然男从母,女从父各异其类者,分属上篇。(三男三女从父母而男从父,女从母,各同其类者八卦,则分属上下篇) 上篇反对,长少二女合乾父,少长二男合坤母,反易者各二卦 小畜、履 谦、豫 下篇反对,长少二女合中女,少长二男合中男,反易者各二卦 家人、睽 蹇、解 三男三女自相从之卦,中贞长悔,少贞中悔,各逆其次者,分属下篇。(三男三女自相从而长贞中悔,中贞少悔,各顺其次者,则分属上下篇。) 下篇反对,长少二男合中女,长少二女合中女,反易者各二卦 半、旅 涣、节 吴澄对经、纬卦的阴阳对待的区分,以及它们在上下经中的分属,是模拟人事中的阴阳对待而成的。他将自己的这个思维模式加在了周文王身上,认为文王就是这样来排定《周易》六十四卦之序的。吴澄说:“羲皇六十四卦之序,始乾终坤。……后之易各因羲皇之卦而其序不同。……始乾坤,终既济未济者,《周易》六十四卦之序也。盖文王既立卦名之后,而次其先后之序如此,皆以施用于人事者起义。”(《易纂言》卷十一)所谓人事的特点,吴澄认为就如父之爱,阳也;子之顺,阴也;兄之长,阳也;弟之幼,阴也;;君之尊,阳也;臣之卑,阴也;夫之倡,阳也;妇之随,阴也。”(《答田副使第二书》)有阳尊阴卑,阴阳对待的性质。表现在《周易》六十四卦中,经卦和纬卦阴阳对待。经卦中,乾、坤父母卦和震、艮巽兑子女卦阴阳对待。纬卦中,子女从父母之卦,阴阳各异其类,阴阳和合之卦居上篇,各同其次,阳居上,阴居下。子女自相对之卦,中贞长悔,少贞中悔,各逆其次,居下篇,各同其次,长贞中悔居上,中贞少悔居下,均有阴阳对待。《周易》经分上下,是模仿人事的阳尊阴卑而成,并通过卦与卦之间的阴阳对待反映和表现出来。 二 以上关于《周易》上下篇的区分,以经、纬卦的阴阳对待为依据。不仅经、纬卦之间阴阳对待,而且经卦之间,纬卦之间各自也阴阳对待,这是从卦与卦之间的阳尊阴卑地位来界定《周易》经分上下义的。同时,吴澄还从卦与卦之间阴阳爻的正对、反易和不反易,以及卦的上下象易的角度来分析《周易》的经分上下义,以说明《周易》上下经所存有的六十四卦之间阴阳对待、流行的种种情况。吴澄说:“六画卦之不反易者八,其反易者二十八,为五十六卦。奇阳偶阴,无独必有对,或上、下两篇相对,或上、下各篇自对一体之互易者亦然。”(《易纂言外翼·原序》) 吴澄把各卦奇、偶二画之对,也即各卦卦爻的阴阳对立,作为阴阳卦对的一种体例。这是从反易和不反易的角度来分析卦的阴阳对待的。从思维上看,这种阴阳卦对体例是对孔疏关于今本《周易》六十四卦排列“二二相偶,非复即变”理论的继承,但又有所创新。吴澄认为,各卦奇、偶两画之对,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正对不反易。如果套用孔疏“非复即变”理论,即指“变而不复”之卦。如《乾》、《坤》,这类卦上下六个爻画颠倒之后,其卦象仍然是自身,但卦与卦之间,存在着阴、阳爻的正对,从初至上,两卦六爻之间均相反。第二种是正对兼反易。孔疏关于“非复即变”的理论忽略了这种情况。正如刘大钧先生所说:“乍一看,孔疏总结的似乎很对,但仔细一想,不对了,若说‘非复即变’的话,《乾》卦与《坤》卦是变,当然无疑义,《屯》卦与《蒙》卦是复,这也没有问题,但《泰》卦与《否》卦呢?‘复’乎?‘变’乎?”(《易概论》)吴澄针对孔疏的这一缺陷,提出卦与卦之间还有“既变又复”的关系,这种关系中,卦与卦之间不仅有阴阳的对待,还有阴阳的流行。如《泰》与《否》两卦上下六个爻画颠倒之后,其卦象就各自变成对方了,且无论是变还是不变,两卦之间阴、阳爻都是正相对的,是既阴阳对待,又阴阳流行。第三种情况是反易取正对。这种情况也是综合了卦与卦之间的变与复的关系,同时,扩大了“二二相偶”的层次和范围。所谓反易取正对,就是卦与卦之间先反易,后取卦与卦之间阴阳爻的正对。如《师》卦与《比》卦,《同人》卦与《大有》卦是“复而不变”之卦,也即反易卦。但《师》卦与《同人》卦,《比》卦与《大有》卦,又是“变而不复”的关系。因此,师比同有合在一起,构成了反易取正对的关系。由此可见,吴澄关于各卦奇、偶二画之对的卦对体例,是对孔疏“二二相偶,非复即变”理论的深化。在吴澄看来,卦与卦之间不完全是“非复即变”,而是还有既变又复,复而后变,变而后复等多种情况。卦与卦之间也不完全是“二二相偶”,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况,有多层次的两两相对,这就揭示出《周易》六十四卦阴阳对立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 从各卦奇偶二画之对来看,其在《周易》上下经中的分布,也很有规律。吴澄说:“卦画奇偶正对,二篇共二十对,上篇七、下篇七,上下篇六。”(《易纂言外翼·卦对》)具体说来:“正对不反易者四,上篇三,下篇一,共八卦。正对兼反易者四,上篇二,下篇二,共八卦。反易取正对者十二,上篇二,下篇四,上下篇六,共四十八卦。”(同上)以图表示如一: 篇名、分布、体例 正对不反易 正对兼反易 反易取正对 上篇 正对不反易者三:乾坤一、坎离一、颐大过三也,凡六卦 正对兼反易者二:泰否一,随盅一,凡四卦 反易取正对二:师比同有一,小畜履谦豫二也,凡八卦 下篇 正对不反易者一:中孚小过也,凡二卦 正对兼反易二:既济未济一,渐归妹二也,凡四卦 反易取正对四,咸恒损益一,震艮巽兑二,家人睽解蹇三,丰旅涣节四也,凡十六卦 上下篇 反易取正对六:屯蒙鼎革、需讼晋明夷二,临观循大壮三,噬嗑贲井困四,剥复夬姤五,无妄大畜升萃六也,凡二十四卦 从各卦上下两体之对的角度,吴澄还提出了一种阴阳卦对的体例,即“二体互易”的原则。刘大钧先生在《周易概论》中,提到东汉虞翻用“上下象易”作为一种体例来释《周易》经、传文,吴澄则采用“二体互易”这种体例来释《周易》上下经中的阴阳卦对。且“二体互易”较之“上下象易”,在内容上又有了丰富和发展。因为吴澄的“二体互易”体例,将卦的反易与不反易结合到“上下象易”中来,使各卦上下一体之对呈现出跟“上下象易”所不同的情况。吴澄认为,卦体上下互易,一种是自易,一种是相易。自易和虞翻所说“上下象易”一致,即一卦上下两体颠倒位置,构成了另一卦。如《需》卦,构成需卦的上下两单卦颠倒位置,就成为了《讼》卦。相易是指一卦的上下两体与另一卦的上下两体颠倒位置,从而由二卦就变成了四卦。如《屯》卦与《蒙》卦,一卦上下两体相易,又形成了《解》卦和《蹇》卦。在吴澄看来,《解》卦不是由《比》卦“上下象易”而成,《蹇》卦也不是由《蒙》卦“上下象易”而成,而是由《比》卦与《蒙》卦上下“二体互易”而成。这和虞翻的“上下象易”是不相同的。在“二体互易”的体例中,乾、坤、坎、离为上篇之纲,震、艮、巽、兑为下篇之纲。吴澄说:“为上下一篇之纲者不与”(《易纂言外翼·卦对》),即这八卦不适用于“二体互易”之体例。这个思想和邵雍的`“四正卦”说有相似之处,但邵雍是以此来解释其八卦方位图的,吴澄则用来说明卦在《周易》上下经中的阴阳对待,流行原则所存有的特例。 各卦上下一体之对,在《周易》上下篇的分布,也很有规律。吴澄说:“卦体上下互易,二篇共十八对,上下篇八,上篇五,下篇五。”(同上)可用图表示如下: 篇名、分布、 体例 上下篇不反易卦 上下篇反易卦 上篇反易卦 下篇反易卦 二 体 自 易 二体自易二:颐小过一,大过中孚二,凡四卦也 二体自易四,需讼一,师比二,泰否三,同有四也,凡八卦 二体自易二:晋明夷一,既济未济二也,凡四卦 二 体 相 易 一体相易六,屯蒙解蹇一,小畜履夬姤二,随蛊归妹渐三,临观萃升四,噬嗑贲丰旅五,无妄大畜大壮遁六,凡二十四卦 二体相易一:谦豫剥复,凡四卦 二体相易三,咸恒损益一,家人睽鼎革二,困井节涣三也,凡十二卦 三 关于阴阳卦对,吴澄主要在《易纂言外翼》之《卦统》、《卦对》二篇中系统加以阐释。吴澄说:“或曰:‘夫子之十传终于《序卦》、《杂卦》,子之十二翼始于《卦统》、《卦对》,何也?’曰:‘《卦统》者,《序卦传》之余意也,《卦对》者,《杂卦传》之遗谱也。”(《易纂言外翼》卷二)认为自己的《卦统》、《卦对》两篇,是接着阐发《序卦传》和《杂卦传》的思想。由于《序卦传》侧重于从卦名的含义来释卦序和经分上下义,《杂卦传》在卦象上对今本《周易》六十四卦“仍其反对之偶,而不失其先后之序”(《易纂言》卷十二),侧重于“明六十四卦所主之爻”(同上)因而在《卦统》和《卦对》中,吴澄换一个角度,通过综合卦象与卦义,以卦的阴阳对待来释经分上下义以及卦与卦的关系。因为在吴澄看来,整个《周易》,都存在阴阳的对待。首先,从《周易》上、下经来看,体现了卦的阳尊阴卑的阴阳对待。表现为:(1)经卦与纬卦阴阳卦对,经卦为阳,纬卦为阴,经卦统纬卦,阳统阴。(2)经卦中,父母卦为阳,分布在上经,子女卦为阴,分布在下经,父母卦与子女卦阴阳卦对。(3)纬卦中,情况复杂一些,但各卦也是以阴阳卦对的形式来分居上、下篇的,且阳在上、阴在下(详见本文第一部分)。其次,在《周易》上、下经中的各卦,其每卦之间的奇偶二画,也存在阴阳的对待。如卦与卦之间的正对不反易,正对兼反易,反易取正对。这种卦爻的阴阳对待还夹杂有阴阳流行的思想。再次,在《周易》上、下经的各卦的上、下两体之间,通过自易、互易,其中亦贯穿了卦与卦的阴阳对待与流行思想。由阴阳卦对,可以显现出《周易》经分上下之义。 在吴澄以前《周易》经分上下及各卦在上、下经中的卦序排列问题已有了多种说法存在。吴澄用阴阳卦对来说明《周易》经分上下之义,在易学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吴澄易学的特点是主宗象数,兼谈义理,他的阴阳卦对理论从象数和义理二个方面来说明《周易》卦序的排列和经分上下之义,而不仅仅单是从卦数、卦象和义理各自分开的角度来说明此问题。例如,同样是通过寻求《周易》卦序排列中的数的变化规律来区分《周易》上、下经,《易纬·乾凿度》取“阳三阴四”说,认为上经三十卦,三十数取其三,为奇,为阳,居上篇;下经三十四,三十四数取其四,为偶,为阴,居下篇。而吴澄则是先通过六十四卦的数的排列来区分经卦和纬卦,再在经卦和纬卦之间比附阳尊阴卑的义理来区分上、下经。如果从义理的角度来看,吴澄和韩康伯在区分《周易》上、下经问题上,也有不同。韩康伯认为,《周易》上经讲天道,下经讲人道。吴澄则认为,《周易》整个六十四卦的卦序,都是模仿人事而成,并不认为上经讲天道,下经讲人道。且人事中义理的阴阳是通过《易经》中卦的阴阳对待显现出来的。如果从卦象的对待这个角度看,吴澄的阴阳卦对思想受过邵雍的影响和启发,但他们两者的理论也不相同。邵雍认为,八不易之卦,居上经者六,居下经者二,二十八个反易之卦,居上经者十二居下经者十六,上下经之卦体各十八,合《系辞传》所说:“十有八变而成卦”,以此分上、下经。吴澄则首先从经、纬卦阴阳卦对来分上、下经,然后从卦的反易及上下象易来分析《周易》上、下经中的阴阳卦对。这部分内容中,卦象的对待和邵雍的并不相同,例如从卦画奇偶正对来看,吴澄认为《周易》二篇共二十对,上篇七,下篇七,上下篇六。从卦体上下互易来看二篇共十八对,上下篇八,上篇五,下篇五。(详见本文第一部分)概言之,吴澄在探寻《周易》经分上、下义时,既从卦象的角度来分析卦与卦的阴阳对待,又比附人事,从阳尊阴卑的义理角度,分析《周易》中六十四卦间的阴阳对待,还从卦序变化中的数的规律找出卦与卦之间阴阳对待、流行的依据。综合各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特色。 吴澄的阴阳卦对思想和朱熹易学中的阴阳对待、流行思想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但这种继承只限于思维方式的继承,就内容而言,这两种阴阳对待思想,区别是很大的。表现在:(1)朱熹主要从义理的角度来讲其阴阳对待思想,吴澄则综合象数和义理,从卦对的角度来说明此问题。(2)朱熹认为,有阴阳之理,方有阴阳之象。因此,“乾、坤只是健、顺之理,非可指乾、坤为天地,亦不可指乾、坤为二卦,在天地与卦中皆是此理。”(《朱子语类》卷七十四)吴澄则明确言:“天地谓乾坤两卦”(《易纂言》卷十一)认为有阴阳之象则有阴阳之理。朱熹以乾、坤即健、顺为阴阳之理,不以天地形象规定乾、坤卦象,认为圣人观天地之象画乾、坤两卦,不是取其象,而是取其理。吴澄则反之,认为伏羲是观天地万物之性情,形体一阴一阳而作《易》的。现存《周易》上、下经及其卦序,也是周文王立卦名之后,通过模仿“人事”来排列的,而孔子《序卦传》所阐发的周文王卦序的道理,也正是《周易》各卦所模仿的“人事”的道理。 (3)朱熹以卦位和筮法解释阴阳对待和流行。八卦方位图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即是对待。阴阳爻象互变,即是流行,且流行只限于占筮之法中。吴澄在分析阴阳卦对时,既分析对待,又分析流行,并不认为朱熹所说的阴阳对待和流行只是卦位和筮法的问题。卦与卦有着多层次的、复杂的阴阳对待、流行关系,任意一卦依据不同的卦对原则,可以建立起和另一卦的阴阳相对关系,任意一卦依据一定条件,也可以换成另一卦。正如吴澄自己所说:“易以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刚画变则化柔;柔画变则化刚,而一卦可为六十四卦。”(《易纂言外翼·原序》)这就表明《周易》六十四卦是一阴阳对待、流行的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不过,吴澄的阴阳卦对思想,也和朱熹的阴阳对待、流行思想一样,存在着相似的局限性。即就流行而言,认为阴阳变易是一循环过程,就对待而言,认为尽管卦与卦之间存在阴阳对立,但各卦的本性及其所处的地位是不可改变的。 《四库总目提要》评价吴澄的阴阳卦对思想说:“《卦统》、《卦对》两篇,言经之所以厘为上下,乃程朱所未及。”吴澄自己也说:“吾于书有功于世,视易为犹小,吾于易有功于世为甚大。”(《易纂言》卷十二)确实,吴澄的易学思想中,提出了很多值得探究的问题,他对易学史上长期存在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加以研究并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也表现出一股相当的勇气和理论探索的精神。其中的阴阳卦对思想,表明了吴澄对用卦表现出来的天地万物存在状态的基本看法,不论科学与否,对于在这个问题上开拓我们的视野,启发我们的思维,都是有助益的。 主要参考书目: [1]吴澄撰:《易纂言·易纂言外翼》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月第l版。 [2]朱伯崑著:《易学哲学史》华夏出版社1995年北京第I版。 [3]刘大钧著:《周易概沦》齐鲁书社1986年5月第l版。 [4]朱伯崑、王德有、郑万耕主编:《易学基础教程》,广州出版社1993年12月第l版。 (《周易研究》1997年第3期)